来源: 阅读: 2021-06-02 09:36:28
5月,是皮山县各地林果浇水施肥的好时节。巴什兰干乡托喀依村村民阿布拉·尼亚孜和他的家人正在果园里忙碌着。
阿布拉·尼亚孜曾是村里建档立卡的低保户,全家5口人主要的收入来源只有6亩林果园。2019年,阿布拉·尼亚孜借着村里“杏”福产业园快速发展的东风,将自己种植的黑叶杏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地,也因此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巴什兰干乡平均海拔2000米,常年干旱,风沙较大,当地主要的农作物为杏子、核桃。其中,尤其以“黑叶杏”最为出名。
“以前,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再加上农民缺乏商品意识,我们县的黑叶杏大部分只在当地出售,卖不出好价钱。现在好了,我们把采摘回来的黑叶杏交付园区,经过园区加工处理后的杏子1公斤就可以卖到5-7元,还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全国各地,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啊!”谈起现在的生活,阿布拉·尼亚孜感慨地说。
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巴什兰干乡紧紧围绕当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杏产品种植加工。2018年5月,巴什兰干乡政府在托喀依村投资近千万元的“杏”福产业园启动建设。目前,“杏”福产业园建成了10座储藏鲜果的保鲜库,4条用于清洗、分拣、烘干的生产线也已投入使用。
“村里原来的电力设备太老旧了,产业园里大功率设备和冷库用电得不到充足的保障。供电所得知情况后,对巴什兰干乡附近的35千伏斯木斯拉变电站进行了增容扩建,并针对园区夏季用电高峰负荷分布不均的问题,协助我们迁移了变压器,合理规划了园区低压线路。今年3月,供电所又结合园区生产经营情况为我们制订了合理的用电方案,指导我们使用峰谷电价。”“杏”福产业园负责人阿力木江·麦麦提敏对巴什兰干乡供电所的服务赞不绝口。
谈起电网改造升级为托喀依村带来的变化,托喀依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敏·米热吾提深有感触地说:“如今现代化的种植园、加工厂都建到了家门口,‘黑叶杏’‘克里阳雪菊’等特色产品借助现代化营销手段销往全国各地。接下来,我们计划在发展林果业的同时,加大养殖业发展力度,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为进一步方便客户用电、提升服务质量,供电所将片区经理的值班电话、报修电话以及“网上国网”APP二维码等制成“便民服务卡”,发放至村委会、居民小区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针对客户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用电难题,供电所组织员工第一时间上门解决,并充分利用电力大数据,及时监测客户用电信息,通过短信推送降价降费政策。
今年以来,皮山县供电公司积极开辟园区用电服务绿色通道,在助力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同时,主动为民服务解难题,走访大客户238余户,为种植园区提供上门服务78余次。(董鑫鑫、包彦兵)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