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阅读: 2025-10-24 17:37:17
10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首届“中国企业管理最佳实践榜”发布盛典在青岛圆满落幕。这场由中国管理·全球论坛组委会、中国管理模式50人+论坛(简称“C50+”)主办,海信集团与金蝶集团联合承办的管理界盛会,以“AI+管理:铸就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吸引了全球管理学者、企业领袖与行业专家共襄盛举。现场,首届“中国企业管理最佳实践榜”重磅揭晓,深圳市创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明新能源”)凭借“数字化智能产线技术与实践”,从众多参选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数智创新标杆”殊荣。

作为中国管理模式领域具有深厚积淀的奖项,中国企业管理最佳实践榜脱胎于已举办17届的“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本届榜单历经百人专家团三轮严格评审,从海量申报案例中遴选出21个具有引领价值的实践案例,并最终评选出“年度十大最佳实践”与“年度标杆实践”两大荣誉类型。该榜单以“以实践为师,从场景出发”为宗旨,系统挖掘并呈现中国企业在AI时代最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管理实践,堪称中国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权威风向标,为全球管理实践提供了中国智慧。创明新能源的上榜,正是对其在数智化管理领域突破性探索的高度认可。
作为中科院物理所孵化的锂离子电池企业,创明新能源深耕圆柱电池技术22年,却在新能源行业需求爆发与技术迭代加速的双重压力下面临多重挑战:生产效率瓶颈制约产能释放,质量控制依赖人工记录导致追溯困难,多系统数据孤岛阻碍协同效率……这些行业共性难题,倒逼企业必须走出一条差异化的数智化转型之路。
面对这些共性难题,创明新能源没有选择传统的“修补式”升级,而是大胆探索“数字化孪生+AI赋能”的创新路径,打造了全国首条宽温半固态大圆柱数字化产线,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系统性跨越。
创明新能源的数智化实践并非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一套覆盖生产、质量、数据、绿色发展的全维度解决方案,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对应行业痛点,形成可落地、可验证的管理闭环:通过数字孪生系统+AI工艺优化,实现生产系统“可感知、可预测、可优化”。创明与西门子合作构建了虚拟产线模型,实现物理产线实时映射与工艺参数动态优化,关键故障预测准确率达100%。同时通过AI算法实时调优,良率从92%提升至99.6%,过程能力指数CPK提升至1.6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构建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打通制造“黑箱”。通过MES系统实现“一物一码”,关联零部件与电芯全生命周期数据,将客户投诉处理时间从1周缩短至24小时内,建立起可回溯、可问责的质量闭环;通过数据中台治理,破解“系统孤岛”。建立企业级数据中台,定制中间件统一数据标准与接口,实现系统间近100%信息互通,支持ERP、MES、PLM等多系统协同;融合绿色智能制造,兼顾效率与可持续发展。通过能耗优化与碳排放监控,年减碳数万吨,并推出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便携储能等一体化能源解决方案。

这些实践带来了显著的运营提升与战略价值。在绩效改善方面,创明新能源数字化产线使单线产能从0.3GWh提升至2GWh,增幅超6倍;单位制造成本从0.11元/Wh降至0.04元/Wh,降低63.6%。技术领先与行业标杆地位使其被列为政府百亿级重点招商项目,树立了行业智能化转型标杆。长期价值方面,创明新能源在高能量密度、宽温域、长寿命电池领域形成显著技术领先优势,为大圆柱、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支撑未来在储能、机器人等新兴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同时,构建的数据资产持续赋能工艺优化、供应链协同与碳管理,推动企业从“制造”向“智造+服务”转型。
创明新能源的上榜,不仅是其企业自身转型成功的标志,更是中国制造业在AI时代实现“智造”跃迁的缩影。在“AI+管理”成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的今天,创明新能源以扎实的技术融合、深度的场景理解与系统的管理重构,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可落地的实战图谱。更展现出:当AI深度融入场景与管理核心,中国企业不仅能在全球竞争中建立差异化优势,更将推动整个产业生态的协同进化,共同迈向AI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