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阅读: 2022-03-08 15:45:07
中医四诊讲究的是望,闻,问,切。我国古代的一些医籍中也记载了某些"试验诊法",古人早就有把脉象形状变为直观图形的愿望。早在宋代,许叔微曾绘仲景脉法36图;公元l241年,学者施发在《察bing指南》中将自己手指切脉的脉搏感觉,绘成33幅图形。明代张世贤的《图汪难经脉诀》等等,都企图用模式或示意的图形,来说明脉象的性状。这些医书的陈述皆为语言描写和推测,运用比喻和言词刻划,对脉搏波进行状述和分类,如浮、沉、伏、数、迟、缓等等。但那时候缺乏起码的仪器设备,无法显示脉搏波的波形。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古代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进-步发展。
"康熙乾隆盛世"以来的社会封闭,故步自封,信息阻塞,对世界工业发展末做出任何反应。文人学者热衷于科举功名和经院式古籍医典,虽有争论和分歧,而真理的判别标准不是实践却是以古代经典为准,引经据典,墨守成规,毫无建树。导致300年来,我国的传统中医与西医差距越来越大。
现代西医好在有多种诊断设备,而中医几乎是赤手空拳。举个比方讲,武艺高超的武林高手与手持现代装备的现代士兵相比。
中医发展迟后危及中医存亡,由于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主观经验性和模糊性,实有必要借助现代测试仪器比如四诊仪,延伸医生的感官,使其在定性和定量方面更加客观化、精确化,这也是中医发展当务之急。
为进一步传承中医yao发展,上海宝松堂结合现代科技,推陈出新,上医宝松堂牌中医四诊仪由“舌脉象、经穴、体质辨识采集分析仪”(以下简称“四诊仪”),为中医健康体检提供了新力量。“四诊仪”可以帮助中医临床医生为受检者提供体质辨识、疾bing评估及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的“治未bing”服务。
中医素有“未bing先防 调摄有方”,上医宝松堂中医四诊仪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相结合,中医的舌象、脉象、经络穴位、中医体质信息进行采集、判读、分析,可简单代替人工的“望、闻、问、切”四诊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分析,提供健康状态检查、相关易发疾bing评估及科学养生的防预健康管理服务,为体质辨识、辩证施补、中医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