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阅读: 2021-10-29 11:16:08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终究是离不开我们的家庭。
在家庭中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想要去了解,更想要知道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它,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它、消灭它。
我们是如此的严阵以待、主动积极、干劲满满,把痛苦当作敌人、大魔王,绞尽脑汁想要打败对方,消灭对方,满怀希望地去探求一把屠魔宝剑。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种心态有时候,却实在不是一个好思路。
那究竟什么思路是好思路?
那么,我们首先要清楚家庭是什么,家庭的问题又是从哪里来的。
一个人一生当中有两个家,一个是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一个是再生家庭Family of Procreation。
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出生成长,父母照顾着我们长大,等我们长大成人以后呢,会重新建造一个自己当家的家,也就是再生家庭。
而这两种家庭的兴起、交替、衰落就是我们一般会经历的家庭生命周期。
心理治疗家米尔顿·艾瑞克森 Milton H.Erickson 认为,症状往往出现在家庭生命周期发生变化中断之时,此时症状是一种信号,表示家庭在克服其生命周期某一阶段的问题时遇到了麻烦。
但症状仅仅只有提醒的功能吗?
我们如临大敌、严阵以待,满脑子都想着要怎么样与他对抗、与他斗争,去解决他、消灭他,这样是一种非常的普遍思路,它是真正有效的吗?
或许我们可以看一看这个症状的另外一面,也就是症状的作用。所有的症状都是有功能的。
为什么说症状有意义?他们从哪里来的?
沈老师的系统动力式家庭治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念。
或许我们可以先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系统,通过系统观对行为的假设进行了解。
1.多数行为是非病理的,只是反映了环境状况。2.多数行为是环境引发的。3.症状在系统中的意义是有功能的,是反映个人适应(adjustment)或对环境的反应而非个人病理。4.改变家庭动力或关系是有力的改变机制。
我简单又浅显的理解就是:首先,要摆正心态,去病化。
不要把症状体现者本人看成是一个有问题的人,给他贴标签,从而认为他的行为都是病理性的。而是要把人和症状区分开来。
为什么他有了病理性的症状,却还要把这些和他本人区分开呢?
因为他们很多时候都只是反映了环境的情况,只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的种种反应。可以理解成是他内在的心理冲突导致症状的形成。
既然症状来源于环境,或许从家庭动力入手撬动关系的改变,也许是一个更有力有效的改变方法。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感冒了,我们不会觉得是他本人有问题,认为他整个人都有病。
而是我们会觉得感冒是感冒,他是他,他感冒是一种身体免疫系统为了适应而产生的症状。
他也许工作太劳累,也许天气骤变,也许是不小心淋到了一点雨,着凉了等等,他的感冒只是被认为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症状,也同样是个人、家庭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不良互动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家庭系统寻求平衡的结果。
其次,要深入思考,了解症状的作用。
① 表达了家庭的失衡或功能的失常。(感冒表达身体的失常)
② 来访的症状性行为转移了对其它家庭问题的注意力。(感冒让你专注于治病休息等等)
③ 家庭已经变得不稳定并且试图或重建平衡的信号。(感冒是免疫系统不稳定并试图免疫成功的信号)
④ 症状有助于维护家庭稳定因而具有保护作用。(感冒症状是我们身体细胞在为我们战斗,保护我们身体。)
⑤ 功能失调的家庭需要一个生病的成员并且为了家庭健康的缘故乐意牺牲那个人。(白细胞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⑥ 症状行为是家庭对压力以及不能适应正在变化的情境的结果。(压力太大感冒了)
⑦ 症状有助于稳定家庭系统和减轻家庭压力。(感冒能请假休息了)
以上这些作用,我们进行深入分析以后会发现,症状其实是一种策略,用来控制关系。
类似于,孩子网瘾,控制父母关注;用惊恐发作控制丈夫外出。
类似于,我们感冒了之后可以让公司允许我们请假暂停工作,控制我们的家人,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也获得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说白了,症状就是对权力和控制的表达。
谋取控制的行为会发生在所有家庭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之间的每个关系中,所以不必觉得这是一种需要令人羞愧的心理。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带有症状的人和症状本身,都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重新帮我们恢复家庭平衡的帮手,那么我们就可以慢慢去消除对他们的敌意。
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呢?
因为我们在和症状以及带有症状的人,进行对抗和斗争的时候,我们会不断的进行互相的消耗。
就像一个感冒的人,一开始只是身体为了恢复平衡而产生了感冒的症状。但是他却如临大敌,把感冒看成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
他觉得自己要死了,并且想尽办法的去抵抗他,四处奔波、舟车劳顿去治疗他,反而加重了自己的劳累、焦虑和绝望。
心理负担太重,没有办法真正放松心情、好好休息的话,感冒的症状有可能越来越重,小病也可能真的拖成大病。
这就是不停互相消耗的可能结果。而当我们真正的减轻了敌意,症状也很有可能随之而减轻。
一位女子正为自己反复发作的皮肤病感到十分的困扰。
她最近正在计划着备孕,但如果要治疗皮肤病的话,吃药就可能会对她的避孕计划产生很大的影响。
她很努力地去尝试看病治疗,但是总是反反复复脱不开药,一旦停药就会很快的复发。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她很想要和自己温柔的丈夫一起孕育一个可爱的宝宝,所以在皮肤科医生的建议下,她来到咨询室,问出了她的疑惑。
咨询师其实也没有见过类似的事情,所以呢,他也坦白的向这位妻子说明了一切,我们只是试一试。
咨询师就先让女子画一下她的家谱图。画完了以后,敏锐的咨询师被其中一个地方给吸引了。
“为什么你的外婆,有三个呢?”
随着这位女子的讲述,咨询师明白了。她那之前的两个“外婆”,都是难产而死,所以她就有了3个外婆。
随着谈话的进行和了解的深入,咨询师渐渐意识到了什么,他开始询问,她是否在恐惧重复她先前两个“外婆”的命运?
她愣住了,咨询师继续启发,然后静静等待她下一次的来访。
后来,这位女子再一次踏进了咨询室的大门,她渐渐地承认,自己是非常恐惧。
咨询师就坦言,“其实反复发作总是治不好的皮肤病,是在保护你不受恐惧的侵扰。虽然你意识上知道自己非常渴望孕育新的生命,但是潜意识里却非常害怕自己会重蹈覆辙,难产而亡,皮肤病就可以非常好的帮你解决这种冲突......”
女子听了分析之后,回去慢慢地停了药。再次回来的时候,她提到自己的症状停药后比起之前有所减轻。
有时,消解对症状的敌意,心态转变这件事本身就很有可能会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了。
可是单单知道就能够解决问题了吗?症状就这样保护着自己,知道了仿佛也只是看见了僵局,却解不开僵局。
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问题的来源是“外婆”,那能够保护她消解恐惧的力量,是不是也可以从亲缘入手去寻找呢?
于是在接下来的咨询当中,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开始试图引导她自己去发掘希望,去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她母系家族孕育生命的经验—她的外婆顺利生下了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又顺利生下了她,这个明晃晃的证据和可能。
那种可怕的遭遇并不是必定会发生的,虽然阴影离妻子很近,但是成功离妻子似乎更近。
通过不断的转变视角,扩大亮点积极的那一面,这位妻子在一段时间过后,突然说,她的荨麻疹停药以后,已经不再复发了。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