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阅读: 2020-09-27 09:24:04
茶叶审评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从任何方面来说对于审评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年龄和资历的限制是应该的,以免有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现象发生。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审评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标准,为今后茶产业的发展做出真正有利的贡献。
对茶叶的鉴别与判断需从多方面来考量,茶叶品质的优劣、等级的划分、价值的高低等主要是通过感官评审来决定,即利用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对茶叶品质进行鉴定。我国传统的茶叶感官评审多采用“五因子”或“八因子”评茶法两种,经“干评”和“湿评”后得出结论。
“五因子”即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八因子”为条索(颗粒)、整碎、净度、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可见“八因子”评茶法是在“五因子”评茶法的基础上将“外形”细分为条索(颗粒)、整碎、净度、色泽四个评审因子。
“干评”与“湿评”就是干茶评审和开汤评审,“干评外形,湿评内质”这八个字是品评茶叶质量的标准。下面,笔者以“八因子”评茶法为例来带大家看一下“干评”和“湿评”评审的是哪些方面。
干评外形 , 条索(颗粒)
各类茶叶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定的外形规格,每种茶都有其外形特点,是区别茶叶种类和等级的依据。一般来说,长条形茶评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评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等。
整碎
整碎就是茶叶条索的完整程度,以完整,少断碎为佳。
净度
主要看茶叶中混入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
色泽
色泽反应的是茶叶表面的颜色。不同种类的茶对色泽要求也不同,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褐色油润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
湿评内质
汤色
茶汤所反映出来的色泽,即茶叶中内含物质溶解在水中所呈现的颜色,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
香气
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由于茶叶的品种、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等均有差异,所形成的香气也就不同。
滋味
滋味是茶汤在口中的味觉体验,以浓淡、强弱、鲜滞、爽涩、苦甜及纯异评定优次。
叶底
叶底是茶叶冲泡后剩下的茶渣,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是衡量茶叶加工工艺得当与否及鲜叶质量优次的指标之一。
感官评审的结果,通常应以湿评内质为主要根据,但因产销要求不同,偶有以干评为主。对茶叶进行感官审评的程序一般分为:把盘(看干茶条索及外形)、开汤、嗅香气、观汤色、尝滋味、评叶底等六个程序。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评茶操作程序和规则进行,并做好记录。
茶叶评审的目的,是通过对茶叶品质的评判,进而对茶叶的生产过程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一般情况下,同一类茶的外形和内质也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所以每一个单独的项目评审都不能反映出茶叶的整体品质,综合审评结果时,应当注重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在审评项目之间作仔细的比较,然后再下结论。
目前我国评茶界中,除了前文提到的“五因子”和“八因子”评茶法之外,还有许多不同内容的茶叶评审方法并存使用,有人认为这势必会造成一些混乱,并且提出统一评茶方法十分有必要的观点。
上海清友堂实业有限公司从创业之处,致力于打造专业的茶叶审评用具、SC咨询服务企业,公司已为全国范围内各类大小茶企提供SC咨询服务,并获得企业广泛好评。“符合国标,快速过审,为茶企减负!”是我们的服务追求。如有相关需求,欢迎联系我们。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