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阅读: 2020-09-18 17:00:10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在优化营商环境时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巩固改革成果和鼓励持续创新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共治相结合。那么,如何运用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推动现有信用营商进一步提升?
01信用营商
自2014年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印发以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推动下,我国信用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重申“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失信行为认定、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机制。”
2020《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及时享受扶持政策。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具备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实基础和稳定核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广大中小微企业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挑战。救助中小微企业,除向其提供必要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之外,优化外部营商环境也十分重要。疫情期间,各地政府纷纷加大信用投放力度,从为企纾困到复工复产,社会信用体系正逐渐成为检验营商环境的新标准。
02发展信用服务业
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好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释放企业主体的活力,从而实现经济的公平、高效、可持续发展。在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如何全面推进诚信建设?政府需要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大力发展信用服务业。
当前,政府各类信用数据归集仍存在以下问题——
1、信用信息归集不全面,存在信息孤岛
信用数据分散在各政府部门、共享交换平台以及各区块链项目中,数据源间存在技术壁垒。
2、信用数据来源尚未充分打开渠道,信用画像不立体
当前信用数据主要来自于政府及其他信用服务机构,尚未广泛从社会渠道获得动态数据,不能360度展现主体信用画像。
3、“区块链+”项目多,但彼此独立,底层链重复建设
各级政府落地多个区块链+社会信用应用项目,应用丰富但独立建设,各项目实施方技术情况差异较大,孤岛效应明显,底层重复建设,上层业务难以拉通。
03一库+一平台+多应用
针对上述提出的三个问题,益链科技以“一库+一平台+多应用”为构建思路设计了“区块链+信用营商”解决方案。以社会信用体系为抓手,搭建信用库、社会信用平台,铺开具有创新性、长效性的信用应用场景。此外,丰富的创新应用会动态反哺信用数据,让信用体系用起来、动起来,最终实现社会信用体系贯穿营商环境建设的全生命周期。
整体技术框架分为三层,从下至上依次为:信用库、社会信用应用平台(以下简称应用平台)、以及信用应用(以下简称DAPP层),具体每层功能如下:
信用库
信用库的目的是打通多方数据实现数据整合,能够实现——
建立数据共享积分激励机制
通过区块链积分的方式激励各部门数据上链,建立数据共享长效机制,定期推送数据共享统计分析报表,让各部门由“被动强制共享,变主动要求共享”;
保密信息加密上传
密钥自主管理,解决各部门隐私担忧,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打破数据共享壁垒;
避免区块链数据孤岛
通过跨链技术拉通现有区块链应用平台底层数据,并且通过应用项目的动态数据丰满信用画像;
沉淀现有共享交换平台数据
通过区块链技术沉淀现有共享交换平台数据,保障信息的不可篡改性。
应用平台
在信用库之上,开发可平滑扩容社会信用应用平台,为应用层提供多种公共的技术能力和服务——
提供区块链浏览器服务
让企业和市民能够及时查询、验证自己关心的信用信息,做到流程清晰、政务透明;
创新监管
基于区块链、大数据、AI等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监管,智能推送营商环境报告,让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动态数据;
智能合约
可部署多种类型的智能合约如积分生态合约、消费赠券合约、数据分享激励合约等,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营造便利营商环境;
对外接口
为其它周边服务和系统提供基本的信用数据查询对接接口。
DAPP层
信用应用的开发在区块链上体现为DAPP,在DAPP层益链科技能够提供满足创新监管的平台功能展示和入口,如信用查询(黑红名单)、信用监管、信用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场景。同时,支持已有应用如联合奖惩子系统、信易贷等项目接入统一入口。
信用应用运行过程中采集市场主体动态行为数据,实时写入信用大数据平台,可以让主体信用画像更完善、立体;另外,信用应用项目无需额外构建区块链平台,节省成本的同时避免创造新的数据孤岛。
04信用应用
在整体架构搭建完成的基础上,区块链可以在产业链金融、文体旅游、人才及项目管理、养老服务等信用应用上增值赋能。
产业链金融
依托“区块链+产业链金融”应用,最大化实现四流(物流、资金流、票据流、信息流)合一,结合社会信用平台信息,降低金融机构风控难度,进而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构建“区块链+产业链金融”的核心思路。
文体旅游
在“区块链+文体旅游”应用中实现“利用小资金,激活大市场”,通过引流实现对主体定向扶持,引导金融服务支持信用企业健康发展,是对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的积极响应。
人才及项目管理
在区块链平台上展开人才及项目管理,可以将人才及项目管理全流程在链上完成,名单、资质审查、专家评审意见均在链上公开可查,监管后台可实时审计项目进展和资金流向,实现技术监管且增加政务公信力。
养老服务
在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养老服务不仅仅可以和区块链技术结合,更是5G落地的良好场景,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机构、金融保险机构、监管机构及家属的多方共赢。
除此以外,各地政府部门还可以在储值卡管理、志愿者服务、联合奖惩等方面展开信用应用场景。
以“一库+一平台+多应用”为构建思路的“区块链+信用营商”解决方案实现了安全、专业、开放、创新等技术方面的突破,并且针对性解决了政府各类信用数据归集面临的三大问题——
1、建设一库一平台,信用信息归集更全面
运用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扩大信息共享范围,确保信息实时互通共享,打破信息孤岛;
2、创新应用动态反哺信用数据,信用画像更饱满
贯彻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理念,注重发挥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新闻媒体、社会监督等各方面作用,丰富信用数据库;
3、应用可插拔,交付信用应用更快速
建立信用应用平台,支持应用可插拔,降低应用开发难度,减少成本投入。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是践行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要求、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持信用领域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能够在推动信用产品创新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